战鸽总动员

动画片英国2005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蒂姆·克里,吉姆·布劳德本特,约翰·赫特

导演:Gary Chapman

 剧照

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2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3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4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5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6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3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4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5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6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7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8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19战鸽总动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5:55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无线电通信已经不安全,所以英国军方开始训练军鸽,利用他们来和法国地下抵抗组织和盟军进行通讯。野鸽子“勇士”看到这么多同类为国出力,也跃跃欲试。于是,“勇士”想尽办法混到了军鸽中,未经过训练的“勇士”和其他军鸽相比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事有凑巧,“勇士”接到二战中最严峻的任务,把诺曼底登陆的情报送到盟军手中。面对敌军凶狠的军用猎隼,“勇士”能否顺利完成任务?

 长篇影评

 1 ) 《战鸽块飞》小兵立大功

客观的说,从技术,剧情上讲这都不是一部有什么新意的影片,主要是讲一个小兵立大功,菜鸟当英雄的故事,故事结构也是老套路的三步走:菜鸟参军,搞笑训练,上场立功。
影片出彩之处在于,把纯粹的娱乐精神和严肃的励志主体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英式和法式幽默比比皆是,让我小小的想起了一下《虎口脱险》,尤其是盖世太保鹰淋浴时,浴室里还挂着几个搞笑的小玩意,叫人捧腹。在幽默的行进中,小兵们认真的对抗强大的敌人,立下大功。最后字幕一打,曰在二战中鸽子得到了多少多少荣誉勋章,叫人在轻松愉快的电影之后,肃然起敬。
这个影片虽然没有重量级的制作,但表现还是不错的,同样是小兵立大功的一部影片。

 2 ) 向动物英雄致敬~~

......还不错~
......英雄情结没那么浓郁~ 鸽子也不算太可爱,就是虫子恶心了点~

......这只小鸽子 二战中拯救世界了嗷~诺曼底嗷~~


转网友贾炜评论:

......二战期间英国授予了动物界最高勋章——迪肯勋章共计52枚,其中31授予信鸽,18枚给了狗,3枚属于马,还有一枚居然是——猫!可以考虑发掘一下,名字可以叫《喵星人总动员》
......附:经查找相关资料,此猫名叫西蒙,已有人就其故事撰写了小说,但拍成电影也不会在我国放映了,您如果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原因。


2013.2.16

 3 ) 就是觉得造型上次了些

英国人应该对鸽子情有独衷吧,因为英国的鸽子简直是多得泛滥,而且超级肥胖,看了就想把它们踩死. 英国的动画片没有我们看习惯的好莱坞模式,但是却有着英国人特有的幽默,影片里处处透露着英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 这部片子里几只傻傻的鸽子造型让我觉得好象又在看<虎口脱险>一样.只是可惜鸽子的造型有点丑陋, 不是特别吸引人. 就像那部"神奇的旋转木马", 好玩是好玩的,但就是造型比较普通. 当然不可能做到所有作品都像ARDMAN 公司出品得经典. 目前为止creacure comfort 和 超级无敌掌门狗 还是我的最爱.

 4 ) 看着不累

大概是每天要面对太多繁杂的人与事,现在是越来越懒了.以前听音乐总是NEW AGE,重金属什么的,对流行歌曲不屑一顾,现在没事也听听SHE了;以前看电影总爱看有争议的或得大奖的,现在阵阵不落的却是动画片,原因只有一个,看着不累.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嘻嘻哈哈中,短短的片子就结束了,也可以快乐,也可以感动,挺惬意的.
"战鸽"不知是什么时间的作品,看金刚时影院放"战鸽"的预告,才知道有这样一个电影,无所谓,只要没看过,就是新的.不必进电影院看了,下载消遣一下就成了.轻轻松松的75分钟转眼即逝,没记住什么,只是觉得很快乐.制作的好,音乐也好,其他一概不知.
我看的是台湾版的配音,很到位,脏鸽子用的是台湾土语,为喜剧的氛围增色不少,片中不时冒出的台语很幽默.又想到了大陆的配音,算了,轻松的电影不说沉重的话题.
人累吗?心累吗?瞅瞅"战鸽"吧!因为,看着不累.

 5 ) 幼男成长史

Well, this movie actually is a movie on grow-up of teenagers of the human being, not on animals, although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the subtitle told the audience: Animals saved thousand of lives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highest medal for animal bravery is the Dickin Medal, of the 54 Dickin Medal awarded for the war, 18 went to dogs, 3 to horses, 1 to a cat, and 32 to pigeons. --This is not a movie on pigeons at all. The movie focuses on the growing up of a young guy who decided to be a great man. He met with a very good opportunity when it was World War II. After tough exercises and a real adventure to the battlefield, the young boy transformed himself to a man. So, be prepared to see something familiar, this is a story about how a weak boy becomes a true man.

 6 ) 向动物致敬——关于迪肯勋章

来转一个背景资料吧,我加了少许的话和整理。
虽然这片子很轻松,但它背后的背景,并不是那么随意。
————————————————
我不能想象,
当有一天,
地球上只剩下人类。
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动物,为我们保存着最后的自然、纯真、忠诚、友好与善良。

在英国种类繁多的勋章中,有这样一种特别的勋章,没有人能够获得它,因为这是专门为动物设立的迪肯勋章。迪肯勋章,更通俗地被称为“动物的VC”(VC即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是由玛丽亚·迪肯小姐设立的。该勋章授予那些在二战中和战后履行职责时表现出非凡勇气和贡献精神的动物。在已授出的52枚狄肯勋章中,18枚授予狗,3枚授予马,1枚授予一只猫,还有31枚授予了鸽子。

而那只叫Simon的猫之所以能够获此荣誉,就是因为在1949年,当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在与中国军队因为一件政治事端进行激战时,这只小猫就在引发事端的“紫石英”号(HMS Amethyst)上 。

我不想评价那场战斗,我只想转载关于这只猫的部分:
就在那场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西蒙——一只绿眼睛黑白毛色相间的公猫——正在舰长的船舱里睡觉。当船舱被炸弹击中时,爆炸的气流将他掀飞,又狠狠的摔在地上。西蒙昏迷在洒满弹片和废墟的过道里。
在这场人类的相互屠杀中,西蒙却有幸被人捡起来,藏在了舱底。它的胡须和眼毛都被烧光了,还残留着的毛上沾满了尘土和血,从它的后背到整个左腿都布满被弹片划伤的深痕。它伤口中的子弹碎片被小心的取出,并得到了最舒适的照料,尽管没有人认为它还能活过那一夜。
然而西蒙却奇迹般的苏醒了。就在那个它即将被列入阵亡名单的夜晚,它复活了。虽然伤势十分严重,它的伤口却真的开始愈合了,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复原的。遭到轰炸破坏后,战舰上开始有鼠群肆虐,所剩不多的食物甚至睡着的士兵都遭到了老鼠的袭击。
与共军进行的关于允许军舰撤出的谈判在此时面临无益的拖延,是因为中方要求英军承认是“埃米西斯特号”首先开火的——英方数次拒绝承认,因为这一要求很显然是有悖事实的。呆在军舰上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闷热、潮湿和令人烦躁。 当舰上的船员们试图在越来越令人窒息的闷热中入睡的时候,老鼠们就开始一点点啮咬他们的脚趾。所以当西蒙第一次捉到了一只大老鼠的时候,竟难以想象的鼓舞了全船的士气。
从此以后西蒙对老鼠表现得毫不留情,他的战友们的生活因此而舒适了很多。此外战舰上还有一条名叫帕吉的猎犬,西蒙与帕吉的存在(他们至少看起来相处和睦)仿佛是一个强心剂,让战士们始终能够感受到久违的家庭生活的乐趣,虽然他们知道自己也许永远都无法再回家了。
终于,在1949年7月30日夜里,“埃米西斯特号”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突围。之后,经历了一连串的险情,又遭到共军在岸上的射击,英军在船体被进一步毁坏的情况下最终突围成功,进入了公海。
历经101个日夜的磨难到此终于结束了。英国王乔治六世发来贺电并下令为功臣授衔。西蒙立即因在战时勇敢卓著的表现被推荐,将由国家伤残动物救治中心授予迪肯奖章。这个奖章是为服务于警署、国防或武装部队的动物特别设立的。到目前为止西蒙不仅是唯一一只被授予此奖章的猫,而且是唯一一只在皇家海军获得此殊荣的动物。船员们先在彩色奖章缎带上装了一只别致的领结给西蒙戴上了,他将在返回英国之时被授予那枚真正的奖章。
12月1日,“埃米西斯特号”驶入普雷姆斯港,迎接他们的是盛大的欢迎仪式。当士兵们正沉浸在与亲朋重聚的喜悦中时,西蒙被送到位于萨雷的动物检疫中心进行隔离检疫。12月28日,西蒙死了。先天性的心脏衰弱,加之身上的旧伤以及不断与那些超大号的老鼠作战,这一切最终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几天之后,西蒙的遗体被棉花小心的包裹着,放在一口极小的、用英国国旗装饰着的棺材里,安葬在位于艾萨克斯埃尔夫特的PDSA宠物公墓的第281号墓地里,被赋予绝对的海军荣誉。
1950年,美国作家保罗·格里克在他的小说《芬妮》中写下一句简短的致辞:“仅献给埃米西斯特号已故的西蒙”。
————————————————
关于那场事端:
1949年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集结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的千里长江北岸待命。如果南京政府拒绝在北平谈判中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百万雄师将立即渡长江,捣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4月20日是中共中央给国民党当局和谈签字的最后期限,21日解放军大军就要渡江。这天上午,悬挂英国国旗的“紫石英”号,自下游西进,行至江苏江都县三江营附近水面。在这一带驻守的是三野特纵炮兵三团。解放军鸣炮示警,但英舰仍继续前进,还将舰炮瞄准北岸。炮兵三团于是开炮,“紫石英”号还击。炮战中“紫石英”号指挥台中弹,搁浅于镇江附近江面。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中将(总司令布朗特上将此时在伦敦)闻讯后,命令停泊在南京江面上的军舰“伴侣”号前往救援,也被解放军炮兵击伤,撤往上海。梅登亲自带领远东舰队旗舰、万吨级重巡洋舰“伦敦”号与护卫舰“黑天鹅”号从上海前来救援,于21日上午行至江苏泰兴县口岸江面。
21日凌晨,中路军在安庆芜湖一线已渡过长江天险。21日下午是十兵团的渡江时间,二十三军军长陶勇请示十兵团司令员叶飞是否向英舰开炮。叶飞考虑到,十兵团马上就要启渡,命令前沿哨所升起信号,警告它迅速离开,否则就开炮轰走。
二十三军炮六团接到命令后,对英舰发起警告。但英舰没有任何反应。叶飞下令开炮。炮六团和部署在沿岸阵地上的炮兵都投入了炮战。炮战中“伦敦”号指挥台被击中,但仍继续西进。在靠近“紫石英”号时遭到炮一团的猛烈轰击,“伦敦”号、“黑天鹅”号无法接近“紫石英”号,只得返回上海。此次事件中,英国海军死亡45人,其中包括“紫石英”号舰长斯金勒,失踪1人,伤93人。二十三军亦有不小的伤亡,炮战中伤亡官兵达252人,其中202团团长邓若波牺牲。

“紫石英”号事件发生时,中共中央并不知道,也没有发出过向英舰开炮的指示。知道“伦敦”号前来救援的消息后,中央认为英舰并非有意与国民党勾结阻拦解放军渡江,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22日指示总前委可以允许“伦敦”号营救。但当得知“伦敦”号、“黑天鹅”号与解放军之间发生了新的炮战,且解放军方面有252人伤亡后,中央的态度有了变化。
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发表声明,严正抗议英国军舰这种干涉行径和暴行,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和赔偿,外国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空。”一场因“紫石英”号事件而引起的中英外交纠纷,一时间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1949年的英国政府对中国形势持观望态度。国民党政府的大溃败,使英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对华政策。在国民党政府1949年2月南迁广州后,英国驻华大使馆并未随之迁移,而是留在了南京,等待政局的稳定。

谈判:
英国政府为什么会在此时派军舰出入长江呢?
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救助大使馆及英联邦国家侨民,取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后,1948年11月,英国驻华大使拉福·斯玳文逊请求英国远东舰队派一艘军舰停泊在南京附近水面。军舰每月轮换一次。解放军渡江前夕停泊在南京的英舰是“伴侣”号。
拉福·斯玳文逊的这一行为颇具冒险性,在国民党溃败、解放军过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没有取得长江北岸军事力量占绝对优势的解放区政权的同意,便派军舰停泊在长江水面,这是极不明智的举动。此时的美国政府,业已撤退了停泊在南京的军舰。况且这样重要的一件事,拉福·斯玳文逊事先并没有告知本国政府。“紫石英”号事件发生的当天,英国政府才致电其驻华使馆询问为何在此时派“紫石英”号前往南京,并对拉福·斯玳文逊表示了不满。
拉福·斯玳文逊当然知道长江水域国共军队即将发生大规模战役。他已隐约感到了些许不安。4月7日,他致电英国远东舰队副总司令梅登,请他不要在这个危险的时刻派舰来南京轮换“伴侣”号。但梅登不以为然。梅登不是不知道此时长江江面上的危险,但解放军的炮兵在他眼里只是小米加步枪,是不会主动对英舰开炮的,即使开炮也不会对英舰的强大火力构成威胁。16日,梅登决定仍派“紫石英”号前往南京,并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航行申请。优柔寡断的拉福·斯玳文逊18日同意了梅登的计划。19日早上8时,“紫石英”号从上海前往南京。“紫石英”号搁浅后,梅登派军舰前往救援,但未成功,冲突有升级的危险。此时的拉福·斯玳文逊与梅登,才意识到事件的棘手。
消息很快传到了伦敦,朝野顿时哗然,对工党艾德礼政府极为不满。许多议员指出,在这样极为敏感的时刻,军舰停泊在两军对峙的长江水面,是一种冒险行为。1943年中英新约已经废除了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在解放军渡江前夕英舰这种带有挑衅性的航行,显然会引起解放军的愤怒。前首相丘吉尔批评工党政府对中国局势认识不足,使英国水兵处于危险境地。就连内阁在4月20日的紧急会议上,也对远东舰队派军舰向大使馆运送和平补给品表示了质疑,认为英舰在进入长江前应从国共双方那里都获得安全通行的保证。
保守党要求政府报复解放军,但政府采取了冷静的克制态度,坚持通过谈判来解决。英国政府根据梅登较为客观的报告,认定事件并非是中共高层有意为之,完全是一次偶然事件,所以英国政府连抗议都没有提出。但英方并不觉得自己侵犯了中国主权,因为他们认为已征得国民党政府的同意。在回答议员提出的政府是否会为了营救英国人的生命而向中共道歉的质询时,艾德礼明确表示,不存在作出任何道歉的可能性。
中方也注意到了英方的反应,对前线部队向外国军舰开火作了专门的规定,要求部队没有中央的命令,不得向外国军舰开炮。中央军委也确定了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的方针———只要英方承认“不得我方许可擅自进入人民解放军防区,且与国民党兵舰及南岸陆军勾结在一起,向我军进攻”。
鉴于被困的“紫石英”号官兵供应短缺,英方十分焦急,希望早日与中共高层直接会谈,但由于双方没有外交关系,中方不承认英方外交人员的身份。英方通过各种渠道与解放军高层接触,均未成功。中方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地方问题,坚持由双方前线军队指挥官协商解决,并派驻镇江的八兵团炮三团政委康矛召作为中方谈判代表。但英方不愿进行低层次谈判。布朗特致函解放军镇江地区最高官员、八兵团政委袁仲贤,希望进行高层外交界谈判,但无结果。
握有主动权的中共中央并不愿意在这一事件上陷入没完没了的纠纷。中央军委作出了让步,决定将认错、道歉、赔偿等问题与“紫石英”号开走修理问题分开处理。6月20日,袁仲贤会见了英方谈判代表、英国驻华武官助理、“紫石英”号代理舰长克仁斯,将中方的态度告知了英方。克仁斯注意到,在提到紫石英号时,中方并没有用“侵入”二字,而是用了“擅自闯入”一词。克仁斯与拉福·斯玳文逊非常兴奋。首相艾德礼与海军部都准备接受这一妥协方案。解决紫石英号事件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了。
6月23日,英内阁对这件事进行了讨论。但内阁争论后并没有作出结论,只是授权外交大臣霍尔与海军大臣贝文协商后做出决定。霍尔与贝文研究后基本达成了一致,即尽量使中方代表同意使用“不幸进入”。作为底线,可以接受“擅自闯入”,尽可能不使协议流产,并将这一意思电告布朗特。但当布朗特迟到地将底线告诉克仁斯时,已经有些晚了。在7月5日的新一轮谈判中,根据中央的决策,中方代表康矛召坚持英方必须在换文中写上“未经允许”、“侵入中国内河”并明确承认“基本错误”。
英国内阁对此坚决反对,不承认“紫石英”号等沿江行驶是一个“基本错误”。贝文只承认是“误会”。英国政府甚至考虑将此事提交联合国讨论。内阁倾向于由布朗特替代克仁斯,直接与袁仲贤将军会谈。布朗特也愿意亲自出马,由克仁斯作递信人。但由于双方立场相去甚远,谈判陷入了僵局。

撤退
由于谈判毫无成效,撤退就成为布朗特开始考虑的一个问题。7月下旬,宁沪杭地区将有一次大的台风经过,布朗特认为这是撤退的极佳时机。他一面让克仁斯与中方代表谈判以作掩护,另一方面积极准备撤退事宜。7月29日,布朗特将这一决定告诉了海军部。但海军部和外交部均表示反对。外交部认为,这样冒险的行动会给英国在今后红色中国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对英国人的生命带来严重影响。
事实上,中共方面对“紫石英”号的撤退,持默许态度。在无法获得英国政府的认错和道歉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不愿因此耗费过多的精力,下达了仅限于解放军前线高级指挥员知道的“紫石英”号撤退时“沿江部队可不予拦截,而在事后发表声明予以谴责”的秘密命令。但中方认为,如英国采取武力威胁方式,那就决不能让“紫石英”号离开。中共中央后来命令,如果英舰接应“紫石英”号或“紫石英”号擅自离开,则给予坚决打击,但在打击“紫石英”号时不要将其击沉。
7月30日夜,未经英国政府许可,事先也未向布朗特及拉福·斯玳文逊请示,“紫石英”号代理舰长克仁斯根据不期而遇的有利时机,临时决定率舰潜逃。“紫石英”号强行靠近此时正好驶过镇江水面的中国江陵解放号客轮,以此作为掩护。当解放军发炮警告其停驶时,“紫石英”号悍然开炮,并撞沉木船多艘,逃出长江。英国外交部对“紫石英”号未经政府批准擅自行动极为不满。但布朗特决心替克仁斯承担责任。在布朗特的努力下,英国海军部发表声明,指出此次逃跑事件是“远东舰队总司令授权”。“紫石英”号逃跑后,中方反应平静,除了予以谴责,此外再无进一步反应,也不提及英国外交部在“紫石英”号逃脱后发表的声明中所说的“仍然准备在适当的级别上讨论4月事件的责任问题”。一场引人注目的国际纠纷,就这样以英舰逃逸而结束。
严格的说,我军炮击“紫石英”号等英舰却有不妥之处,毕竟英国军舰没有向解放军宣战。虽然我方不承认南京政府签订的条约,但万全之策仍然是先通过外交渠道先礼后兵为宜。在与英舰炮战之后,我军某指战员说:“先开炮又怎么了?打便是了!长江是中国的,英国军舰凭什么把开进来?英国佬滚出中国去!”据说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沉吟良久,说:“革命起家的***胆大包天!”
——————————————————————
关于迪肯勋章的其他新闻:

动物英雄纪念碑获资修葺
英国六合彩基金捐献五万英镑,用于修葺在二战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动物墓碑。
这笔资金将捐献给英国动物慈善组织PDSA,用于翻新该组织拥有的一个特殊动物墓地。
这个动物墓地位于埃塞克斯郡的Ilford,安葬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盟军做出贡献的动物。其中有一只名叫“玛丽”的雌鸽。
二战期间,“玛丽”多次飞往于法国与英国之间,为盟军传递绝密情报。1942年,有一次敌军轰炸,“玛丽”受伤,但她带伤飞行,完成了任务。战后,“玛丽”因其英勇无畏而被授予动物界最高荣誉——迪肯勋章(Dicken Medal), 其地位相当于英国军队中的最高荣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Victoria Cross)。

在鸽子“玛丽”的墓旁,是猫“西蒙”的坟墓。

在这个动物英雄墓地,还有一条名叫“利普”的狗的坟墓。“利普”本是流落在东伦敦波普拉地区的一条流浪狗,后被慈善机构收容。1940年,伦敦遭到轰炸,“利普”在废墟中找到了许多受伤人员,并由此拯救了这些人的生命。

让我们记住这些动物。

 7 ) 可以看看的卡通片

这部电影用来打发时间是再好不过了.立意不错,人物也蛮生动,情节也蛮起伏.虽然短了点.

秃鹰将军看起来很笨,愣愣的,不过倒是还蛮性感的...

 短评

I don't believe it!我还真的为了听HominaX3而去看了|||OTZ

6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还行

能把二战这么残酷的战争题材拍的如此轻松活泼也是挺难为导演啦,小信鸽还是挺有看点的!

10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作为一个没有节操的演员,囧Ewan已经不满足于在片中露鸟了,他不但扮演鸟,甚至扮演不穿衣服的鸟

14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的英国动画,二战片。(二战中有一群鸽子获得军功勋章,还有一只猫……)

18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肯勋章是授予动物的最高奖项,被称为动物界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在二战结束之后,联军共颁发了54枚迪肯勋章(Dickin Meda)。而这54枚迪肯勋章中,有18枚颁发给狗,3枚颁发给马,1枚给了猫,32个枚颁发给信鸽,以表彰这些为赢得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另类英雄。

2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猜到了最后小英雄必然要和护士一起跳舞。前段一般,后面追击比较好看。鸽子原来是荣誉的象征啊!佩服!

24分钟前
  • 猫猫eko
  • 推荐

我很自豪的说好莱坞的动画片偶基本都看过

28分钟前
  • 洋葱圈
  • 还行

还行吧。。。。不能忍什么都翻译成!@#总动员。。。。

31分钟前
  • 听琴思凡
  • 还行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用卡通手法来淡化战争的残酷的做法。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好作品。

35分钟前
  • 塞上耳朵
  • 推荐

不是那种老少皆宜的动画,小孩子会喜欢

37分钟前
  • HALO未来
  • 还行

第一部在影院看的电影,18年后重温,感觉是一部很好的可以让孩子了解战争的动画片,画风有点粗糙,但鸽子们还是很可爱的,搞笑之余也通过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第一次知道二战还有颁发给动物的勋章,致敬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动物英雄们~

39分钟前
  • Charlotte
  • 力荐

还是原版的好看。或者是台湾的翻译版本。不是说口音好听,而是更用心。

44分钟前
  • 只爱这片土地!
  • 力荐

形象不够可爱,故事也不算我太喜欢的类型。所以只能说一般。

45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还行

三星半,笑点略少了点。形象设定很赞。

49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还行

这么好的电影为啥分这么低,我以专业人士的角度告诉你们,鸽子就是长这样的!

53分钟前
  • 濛濛
  • 力荐

2007-08-04 CCTV-6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战鸽快飞》……

5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I'm not a kid anymore !

56分钟前
  • 七颗子弹
  • 还行

在2005年,二战背景的动画片真的不错,本片还不错了。

1小时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我发现一件事情 我真的很喜欢看动画片- - 貌似基本都看过 - -

1小时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为了片尾字幕加一星,精神力量是要配合身体力量才可以发挥大效应的~~

1小时前
  • 瞳°不乖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