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时光派

综艺大陆2019

主演:窦文涛,蒋方舟,马家辉,陈晓卿

导演:苏雷

播放地址

 剧照

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2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7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09-27 18:12

详细剧情

  《圆桌时光派》是《圆桌派》第三季的番外节目,延续了窦式主持风格,邀请陈晓卿、马家辉、蒋方舟与"时光"约个会,共话初老,探讨时光的意义。

 长篇影评

 1 ) 你着急吗?

这期的主题是“着急”,你越来着急吗?我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急性子人,总感觉做什么事都慢不下来,不过要是有陈老师给我宽心,估计还是会有所改善的[偷笑][偷笑][偷笑],然后说到年轻人的焦虑问题,对信息的明辨能力,像辉辉老师那么聪明了人,也你抵挡不了信息的诱惑,毕竟是人性。陈老师的《风味人间》拍的确实不错,他一说起吃的,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稍微贵一点的菜和便宜一点的菜,后者的评价的过瘾,迷幻,爽,前者是性感温和。那是否跟背后人的文化背景有关,我觉得是,人的用词跟文化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后者懂得用语言来描述。

 2 ) 只谈生活,不评嘉宾好吗

我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的? 前几天看朋友圈,一个中学时喜欢的女同学发了一组旅游的照片,很多年没见了,相貌仿佛没变,但已经不是记忆中少女的气质了,喜欢的女同学都老了,我是不是也老了。 老去的感觉不止这一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时不时提醒你,你老了。现在上网,网上都是00后的天下,二十出头都觉得自己年纪偏大。大学时,跑步5分钟每公里的配速觉得是养生跑,跑多久都不累,现在跑步,远不如前了。 有时候觉得需要给自己做一下心理建设,马上25了,迈过这个坎,30而立就在眼前,无论成家,还是立业,我都还没做好准备。 梁文道说,老了就是清楚的知道了自己身体上每个器官的位置。我还不清楚器官的具体位置,生理上我离老还很远。我的心理建设是不是该换个方向,经常提醒自己我还年轻, 摘录的台词: 他没有办法再去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 人年轻的时候,你觉得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在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在现实当中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 所有的美食,都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的。 我们好像认定看电视的、看综艺的、娱乐的、看电影的消费者全是年轻人,社会在不顾一切的去讨好年轻人。 30多岁的女的是不会夸20多岁女的漂亮的,但是40多岁去、50多岁女的就会夸,因为本质上他们已经不是一个物种了。 以戒为师。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3 ) 2019:年龄的罗生门

着急的事情其实都是不重要的事情

——陈晓卿《圆桌时光派》

三个60后与一个80后闲谈了一个半小时,却也道尽了如今每个人的焦虑与忐忑。《圆桌时光派》用“老去”和“着急”两个命题直射出当下中青年的矛盾心理,也让我从第三视角来审视自己深处的环境,来评价现有价值体系的利弊,并撕碎自己固有的虚伪!

1.CTMD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个时代带给我们最明显的节奏是“快”,而与此同时顺应时代成为了“年轻”的象征,反之,你要么装X,要么未老先衰。在当下,你如果具有以下特点就会被划入90后甚至00后的势力范围:加班我光荣,吃饭我晒图,抖音转一转,花呗配淘宝。当80后被戏称为中老年团体的那一刹那,你会发现这个社会出现了一种莫名的焦虑,这种焦虑来自年龄=物质积累,也就是曾经我们最喜欢用的那句“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

大学毕业了,企业现在都效益不好,进国企,考公务员才是王道,再不快点就没有机会了,等三十岁你就后悔莫及,为了稳定的后半生,体面的生活,一定要听话,快点做决定!

本命年到了,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赶紧结婚生子,父母还能给你带一带,该收收心为了将来考虑下了。

这就是如今90后甚至未来的00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你不能说这种状况是当代青年的灾难,却可以肯定这是自上而下的妥协。我们一面害怕变老,不停地用移动网络在朋友圈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又一面渴望变老,着急买房子,着急结婚生子,着急看到自己体面而稳定的一生。

在这样一个消费主导的物质年代,连我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已经陷入到了这个死循环当中,无法抽离。当看着身边的同龄人变得越来越陌生,为了抓紧他们,我只能试图伪装自己,让自己变得同样焦虑,变得同样着急,因为这样你会少思考很多在当代人看来没有“卵用”的“长镜头”。大量的碎片资讯让自己显得很充实,密集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看着很扎实。

可是,只有撕碎自己,我才知晓我想要的青春不是他们这样的。我不喜欢微信那种便捷且互相猜疑的文字语音,我不喜欢短视频那种毫无营养且没有逻辑的剪辑方式,我更不喜欢所谓融入集体的加班与聚餐。我甚至不愿意跟随年龄的步伐按部就班的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为什么结婚,为什么做爱,为什么生子,为什么养老?我甚至没有时间疑惑的时候,身边的人就开始催促你加快步伐,因为我已经老了!

当我竭尽所能想要逃离这个群体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从一个围城到达另一个围城,你终究在自己的年龄层打转,无论别人多鄙视你,亦或是你多鄙视他人,此生难逃魔爪!

2.鄙视老去,谄媚老去

当一个企业为了彰显活力而拒绝70后和80后的时候,当一个消费习惯为了迎合年轻而拒绝传统支付的时候,我们没有警惕,而是更加肆无忌惮。如今似乎10年就是一个年轻人资本价值的极限,当一个人失去资本的青睐,也就意味着在这样一个时代即将举步维艰。我们一面不屑于老龄群体,一面却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加快衰老。多么荒唐的现实,却冷冰冰地发生在所有人眼前。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焦虑衰老,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不是心理年轻就可以安度晚年,资本的世界只有生理年轻。看着我们的父辈对我们不解的样子,我们露出鄙夷的笑。然而,看着父辈平淡的生活,我们也露出羡慕的神情。上一代不懂这一代,却始终在哺育这一代。

我们看似年轻,却早已看到了自己的死;我们看似年轻,却早已固定了自己的魄;我们看似年轻,却早已失去了自己的神。我努力让自己更加乐观,因为有父辈的积累支撑着自己,却越发觉得自己的年轻只不过是荒唐的借口。我无时无刻不想提前进入衰老,这样我就可以不负责任,这样我就可以平庸度日,平安一生。

这就是这个新时代带给年轻人的长痛,也是我始终无法融入这个集体的原因。年轻活着不自由,老去活着不体面,思考活着太装X,放荡活着太散漫。矛盾生来都有,可是像如今我所面临的岁月罗生门似乎这辈子也无法得到答案。

我是坚持着我所认为的年轻,还是追随大众完成社会所认为的年轻,然后迅速被淘汰,然后······

 4 ) 老与成熟

一些自己的反思。

我可能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吧,我不怕老去,反而恨不得马上到三十岁。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以后一定比现在更好,还有更想让三十岁的自己来打脸,最好是一巴掌扇醒的那种,告诉现在的我,什么才是值得。

素食有9个月了,但是今天吃了一点酸菜鱼。怎么说,已经享受不了吃肉的乐趣了。素食的原因太多太多,我后来才意识到,最本质的或许是我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少一些苦难,因为满足人类口腹之欲的而死去的动物们,以及少了一些乐趣的我的身体,都可以少一些苦难。

责任让人变老,太赞同这句话。所以我不怕老去,也是不怕承担责任。或者这样说,我已经承担了责任,便不怕老去。为什么女生不喜欢打游戏的男生,不是打游戏有什么不对,而是打游戏的男生不够成熟,承担不起责任。现实已经如此艰难,游戏也只是暂时逃避。我觉得打游戏最好的年纪可能是退休后,有时间有精力,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2018年过去了,虽然这一年很艰辛,也有很多收获。但是我却越来越浮躁,看的书越来越少,电影越来越少。很难集中注意力,耐心地长时间做一件事,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以前的英语晨读也没有坚持下去,尤其现在读研,专心学术真的不容易。老师们也说了很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当初选择读研,就是想要再给自己三年时间,沉积下来提升自己。诱惑确实多,这一次下定决心,以戒为师,远离纷扰,找回被掠夺的注意力。

中国人现在也经历一场鸦片战争,和各种利用感官欲望的诱惑抗争。做一个自由战士,要学会抗争。其实已经觉得自己和很多主流的东西有些格格不入,而且喜欢的品味越来越小众。比如很多同龄女生喜欢的,我不喜欢,和舍友在很多方面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开始抗拒流行时尚,不是想标榜自己的独特,而是无法理解。

年轻是年轻人唯一拥有的资本,我可能急着变现。也想到四十岁的时候,做一个审视者。或许当我觉得青春已逝,会考虑有个小孩,延续生命。

 5 ) 初老感想

我觉得当一个人有智慧、有底蕴的时候,就不会害怕自己变老。80后90后的人觉得自己变老其实是一种焦虑,因为当自己青春比不上00后,流行的文化也跟不上,自身也没有文化积淀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就这么被潮流冲到了岸上,产生一种焦虑“怕老”。

我感知到的老,也如同以上的情况一样。我在大学期间,有时看到大荧屏上00后的TFboys火爆,内心充满羡慕嫉妒恨,犹如乱麻在我心头胡乱缠绕,电脑直接“啪”关上;有时看新闻跳出一些我不知道大红大紫的明星,多篇报道,我就知道我已经跟不上国内的娱乐圈;有时,照照镜子看到自己发际线往后退,皮肤粗糙变差,我也知道我的青春也会很快消逝;再有时,某一天看到00后上了大学,我才知道,我也即将被大学撵走了。

我也感到焦虑,在大学当我意识到特别强烈是我看到和我玩两年的学长学姐从校园离别后,我知道了时光的易逝。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我知道后面还要00后、10后、20后排队等青春的到来,所以“青春”这东西是守不住的,当“青春”离开你时,我最后还剩下什么?我拿什么跟别人竞争?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把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内在,给内在修养、文化底蕴做提升,储备知识,给自己打下扎实的铺垫,培育自己有一个有趣的灵魂。在青春消逝后,不变的只有我的智慧,我的文化,我的修养,是谁都拿不走。


以下内容为个人观影笔记:

一名80后,他女儿患上了白血病需要住院治疗,自此删除游戏:

“他发现他没有办法在游戏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人在年轻的时候,你觉得可以逃进很多东西:逃进叛逆、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的那一刻,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比你自己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就没有资格年轻了,你就必需变老。”


影响人的寿命因素:

1. 父母(基因)

2. 环境(空气质量、噪音、污染)

3. 政府(医疗便捷)

4. 科技

5. 自己(锻炼)

6. 吃(食物)

(所以食物是影响人的寿命相对较小的,并不是去长寿乡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就长寿。完全是噱头。)


“食物是一块,美食又是另一块,所谓的美食就是一点点牺牲健康开始的,就是你要屈尊和它拥抱,才能感受它的美好,其实也是一种代价。”

(所以美食和健康是相对的,我们在日常抉择中从中取舍、或者折中。在选择美食的时候想一想健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中年人用年轻人的话语,会使年轻人觉得冒犯。”
“不要谄媚别人。咱们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相互沟通,我要了解你就行了。我要变成你,我的价值就没有了,甚至我就变成可笑的了。”

(我们应该使用自己属于自己年纪的该用说话方式,而不是用别人的说话方式来说话,会怪异,不搭,效果还大打折扣。)


“当你经历越多,到了一定的岁数你会慢慢地放下来,你不会那么强烈。或者你因冲动吃过亏,你可能不会再去冒这个风险,哪怕你占理的情况下,你也有可能吃亏。你会不断地警告自己,这个可能是不对的。”
“中国在经历4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国外很长的发展进程,很多东西对大家来说都是陌生的,你周围会突然出现很多东西。在过去70年代之前,我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没有那么近。我的周围也不会出现这么多人,再加上现在网络,会不断地有东西靠近你,这个地球会越变越小,让你觉得局促,很容易产生愤怒,这个是时代造成的。”

 6 ) 接受自己

开篇两集就直指两个抓住人心的话题,害怕“变老”、“着急”,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的“焦虑”的一种体现,这种焦虑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推着自己往前变好,这样反过来想,就是我们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储备更多人生智慧。

节目里面说的那些想法和例子,我们生活中好多人都有过,既然很多人都有,那就是正常的,你可以去接受这些,大胆的包容到自己的心里,这样焦虑就转化成动力。

“老”“着急”“焦虑”“时间”等等这些,当我们意识到它们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们会很吃惊,慌乱,但是接下来就会接受它们,让它们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部分,而不是被我们厌恶和讨厌的外在,否则,我们会在原地一动不动。

 7 ) 慢一点才有趣

看了最新一期的圆桌时光派,话题是你越来越着急吗?他们的聊天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在大大改变着。其中提到的一个点我觉得很有意思,说大家都想要省下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旅行的时候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一天的计划,比如看节目的时候用倍速,可是省下的时间又用来做什么了呢。旅行本来就是要看看风景、放松心情、开拓视野,看节目有时候为了娱乐,有时候为了学习,其实各有收获,如果这些,我们通通都要“倍速”,那么我们又从何处去找寻幸福感呢? 抖音等短视频之所以火爆,在我看来是因为它掌握了碎片化的精髓,短短15秒来讲述一个场景、一个故事,就准确迎合了“快”的潮流,手机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我们被标题吸引之后点进去的看的,很多都让我们大失所望,各种“××竟然××”的标题,赚足了点击量,却也浪费了我们多少的时间。 比起“快”,我更喜欢“慢”下来,不为了打卡拍照而旅行,不为了“看过”而读书,把时间“浪费”在值得的事情上,会快乐得多。

 短评

看完锵锵行天下马上接着看这个,这个石家庄人越活越通透了。另外这么多年从不喜欢家辉老师到渴望任何事听听他的角度。我很荣幸地说我也老了。晓卿老师也不必赘言,一句“用年轻人的语言这是在冒犯人家”直接解开了我的困惑。

10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我成了陈晓卿老师的迷妹,又渊博又幽默,慢悠悠的来一句神来之语太可爱了。

15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觉得安慰的是,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同时悲哀的是,别人走过你的来路,他也没能开出良方。总有一些人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更多的我们只能同时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折磨,然后继续浑浑噩噩失去活力。

18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力荐

老是两集两集挤牙膏啊……改日播吧!

23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80后初老,60后濒死……开着弹幕看,一到蒋方舟说话就有人骂,还嘲笑人家的长相,天啊国人的戾气怎么这么重啊!尤其是对年轻女性…

24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推荐

无聊的时候,翻翻他们的聊天,也是一种放松。细想,他们的聊天看似随意,其实极富技术性。

25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2019年第一阵惊喜:又有圆桌可以看了,虽然才两集!2019年第一阵惊吓:怎么一上来就聊这么沉重这么丧的话题?让我们初老的90后怎么办!

27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力荐

这个时代越来越迎合年轻人,衰老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现在崇拜的偶像,已经都比我小了

30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挺喜欢这两期《圆桌时光派》,分别聊了“初老”和“着急”两个当下的年轻人最困扰的话题,嘉宾也好,马家辉、窦文涛和陈晓卿都很健谈,而且聊得内容也不空泛。但个人反倒是觉得这两集最出彩的是蒋方舟,毕竟是相对年轻人的话题,蒋方舟总能用准确直接的大白话提炼要点而且一针见血,全程只想拍大腿啊!以及,第四季何时才能回归啊!!!

33分钟前
  • 搬砖侠
  • 力荐

这回请的人不是很适合,谈得不够深,而且跑题严重。除了窦文涛和马家辉之外,我觉得如果请梁文道、许子东、马未都、俞飞鸿他们的话应该会更有意思。蒋方舟的问题在于她的视角一直在年轻人和前辈之间摇摆,关注的点主要还是自己,缺乏抽身而出看问题的高度。

38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欣赏不来蒋小姐

42分钟前
  • she's
  • 推荐

不是老,是成熟

46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我可能真的老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时,我才刚上小学,转眼间《告台湾同胞书》都已经发表40周年了,台湾在那头,大陆还是在这头。岁月真的不饶人,可是我们也不要饶过岁月。

47分钟前
  • 蔡黄米苏
  • 力荐

每一句都想拍大腿and点头不停

49分钟前
  • Swear
  • 推荐

和蒋方舟心有戚戚焉,也是从二十七开始担心变老,现在的状态是看年轻男子时的目光总是透着慈祥,并且能以正确心态欣赏好看的女孩子。

54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做一个人畜无害的空巢老人

58分钟前
  • Daniela
  • 力荐

还没看够就结束了。这集最喜欢的还是马家辉的观点:“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1小时前
  • 壹零貳二
  • 力荐

必须五星!精神世界的汲养地!窦妈依然水平在线!超喜欢看这些大老爷们唠嗑,有思想深度和涵养的男人真是迷死个人呐!方舟的存在也恰到好处,不高调不谄媚不做作仅真诚的输出观点,同时又能随时接住其他中年男人的话,这很难得好吗?

1小时前
  • sarah稻穗
  • 力荐

晓卿老师让人如沐春风。

1小时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发现心算能力消失,发现看过的书撂爪就忘,骤然觉得老了。好在有Excel,好在记不住的未必值得记。

1小时前
  • funny_ve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