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2017

剧情片韩国2017

主演:赵允熙,金玺碧,权海骁,金敏喜

导演:洪常秀

播放地址

 剧照

之后2017 剧照 NO.1之后2017 剧照 NO.2之后2017 剧照 NO.3之后2017 剧照 NO.4之后2017 剧照 NO.5之后2017 剧照 NO.6之后2017 剧照 NO.13之后2017 剧照 NO.14之后2017 剧照 NO.15之后2017 剧照 NO.16之后2017 剧照 NO.17之后2017 剧照 NO.18之后2017 剧照 NO.19之后201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58

详细剧情

已婚男奉完(权海骁 饰)与在出版社工作的女人相爱,但最近两人分开了,他感到十分痛苦。这一天,奉完也像平时一样在夜色深沉的凌晨出了家门,到出版社去工作。但妻子发现了他的恋爱信件,追到了出版社。恰好雅凛(金敏喜 饰)到了出版社工作,奉完的妻子错以为雅凛就是那位与老公交往的女人。

 长篇影评

 1 ) 【图解分析向+感想】通过电影知识帮你理解影片

男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在女人的阴影下生活,受女人摆布,却为了自己的自私而不得不这么做。虽然很痛苦,但是为了自己,必须这么做。

以上是伪文青的无病呻吟,下面开始正文

正文(该影评以剪辑、开端、与音乐三个角度去解评)

区区四个人物,浅易的人物关系,寥寥的对话场景,却能拍的如此内涵,这让人不得不佩服洪导的实力。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理清该片的时空结构。

该影片的叙事的时空分为主时空(与小三分手一个月后)、次时空(与小三在一起与分别的时空)、联想时空(主角在主时空的回忆),各时空互相作为补充,交错在一起推动电影的进展。

如果说一个电影的情节要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走下去,那么必然有些以偏概全。有一些电影虽有冲突,但并非戏剧冲突,而是表现为人物的内心冲突。《之后》就是这样的电影,与一般的戏剧冲突情节表现迥异,它的情节自然展开,没有过多人工处理的痕迹,并且没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是用闪回、时空交错等手法将过去、现在交织在一起,用于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影片的主体叙述男主与情人分手了一个多月之后的故事,在叙事之间也掺插着男主与小三相处、分别等一系列桥段。这样的时空错乱式叙事结构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摆脱了时空的限制,让情节相互呼应、补充。再者,对于男主的人物刻画和加深观众的艺术感受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仅举出三个列子来便于理解。

论剪辑

电影中,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并不是1+1等于2,而是产生出第三种或者其他的含义。

过去的时空,因为电影现实中人物的回忆联想而触发产生。上一秒还依偎在情人的怀抱里,后一秒留下男主一个人在电车上看书。两组镜头剪辑连接在一起,反映了当下男主内心的懊悔与痛苦。

利用蒙太奇,形成对照,描绘人物形象。在男主与小三复合之后,考虑公司只能留下一人而不得不辞退雅凛的这组镜头后面,紧跟着就跨越了时空,来到了白天的情节上,男主称赞雅凛的美丽,以及表现自己的大方,给雅凛营造了一种好男人的错觉。这种异地异时的两个片段想相接,平行叙述方法的运用,直接的讽刺了男主恶劣的品行,将一个只顾私情的虚伪男人完全地展露了出来。

男主和情人欲利用雅凛去解决男主妻子给予的压力,这样一来雅凛便无辜的背负上了小三的骂名。在此镜头一转,即刻呈现雅凛美好的一面,在光的照耀下宛如仙女,超凡脱俗。雅凛的美好与男主和情人的嫁祸形成对照,自私的丑陋再也无法被遮掩。

论开端

影片在开端交代人物关系做到了简单利索,不拖沓。

运用了一个快五分钟的长镜头,去展现夫妻日常对话。在这五分钟里,婚姻如碎裂的玻璃片一般是那么的真实。

在男主离家之后,时空回到过去男主与情人喝完酒在家门口的画面

然后怕被旁人看到躲进地下室的楼梯口拥抱。

再次切回主时空,然后又一次的切换。给出了之前男主妻子说男主瘦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与情人分手而去跑步。跑完后情绪依然无从释放,然后痛哭流涕。

以上短短的几组镜头,足以看出洪导的功力。简单明了的交代了男主的状况,是一个背着妻子与小三热恋的男人。值得注意的是,到此为止,根据电影的镜头组合还无从了解男主和小三分手的事情,原以为是因情所困而哭,之后的情节才交代了与小三分手一事,从而反方向说明这里男主哭泣的原因。

论音乐

主题音乐响起,压力冲破人物内心的承受界限,人物情绪扩张,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观众内心的同情。与大部分纪实类电影不同的是,这里的音乐是导演主观而为的。这大概是洪尚秀的个人风格。

以下三处主题音乐响起处。

分界线

一下不再属于评论,只是些感想。当然,这里的图片有助于理解一个人物形象。

这个男人会有可爱的一面

大概因为像自己所以才会这么喜欢他吧

接近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听她听的歌,看他喜欢的电影,更进一步的话,了解她自己的东西。

男主不会打的,因为在你面前一时的退缩只是为了能够继续去爱你。

男主的内心世界是丰满的,会留意去保留生活中不经意的美

 2 ) 之后·真诚

黑白镜头让她整个人都在发亮。

我很开心她表达自己内心的虔敬。拥有了一个锚点的她,依然是自由的帆。

简单的人物关系,集中于一件事情,展开密集的对话,这很像侯麦。

但是更加碎屑和即兴。毕竟韩国人的高中课本里没有那么多哲学课。

电影中的人物一直在讲述。慢慢的我们在混乱的时间线上拼凑起一个完整的个人史。

自传需要对自己的坦诚。

洪尚秀遵循的叙述伦理,向我们展示了,真诚是历时性的,而非共时性的。

感情期待真诚,但是家庭之类的社会关系抗拒真诚,造成的结果就是契约背叛契约。

有很多横向的对话场景,尤其当画面中出现双人或多人时,我们的注意力被抢夺着。

“你真聪明,比我想的还要聪明。”

学会一些自我中心式的发言技巧,总是要说“我”认为,从“我”口中说你。

虚伪的男性知识分子。

 3 ) 说说洪尚秀

金敏喜太美了,我单方面宣布与她喜结连理,并找了些关于洪尚秀和金敏喜的论文来看。

洪尚秀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正赶上韩国电影的膨胀时期,也许有人对90年代的韩国电影没有深刻印象,但所有人一定会对那个时代的韩国电视剧有印象。事实上,当时韩国电影正处于火热的新浪潮时期,政府也给予良好的支持,使得电影飞速发展,创造出一系列符合商业市场,却又足够深刻的,具有韩国本土民族化的作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的影响,韩国电影处于衰落形式。电影人为此进行反击,90年代形成了“韩国电影新浪潮”。

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举办后,大量国外资本涌入,韩国人为了保护他们本土电影,做了几件事。

1、“企划电影”出现,也就是“制片人中心制”电影,迎合市场资本运作。制片人通过企划吸引到投资者,然后再找剧组进行拍摄。2、电影配额制又被称为义务上映制,政府规定放映厅必须上满146天本土电影。1999年还进行了“光头运动”。

三、90年代中后期,“新浪潮”之后的“新世代”出现,他们对于现实和类型片结合的意识更强,可以看作是大企业资本对于类型片想象力要求的结果。1995年塔可夫斯基《牺牲》公映,韩国艺术影迷开始聚集。

四、1998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电影分级制取而代之,使电影可以表达更深刻的东西。

市场资本给力、政府给力、艺术家争气、民众爱看,还有比这样更好地创作环境吗,我都要羡慕哭了,我们洪导就正好碰见,1996年,迎着新浪潮的浪,洪尚秀拍了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

我一直觉得洪尚秀不是那种拍片天特别惊人,天才一样的作者,比如塔可夫斯基,也不是那种很用功的人,比如中国那批第四代、第五代,他就像他本人一样有些吊儿郎当,不拘形式,观众看着他总是叨叨自己的事情,总有种“爱看不看啊,我就这么拍。我就爱拍自己这点破事儿,你看我家敏喜美吗?”的感觉。

他是这么拍片的:“我有一些笔记,但没有大纲和故事梗概,大概头四部电影有非常完整的剧本,从那以后的每部电影都只有大概20来页的概述,而且越来越少。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到达拍摄现场的,比演员们大概要早两三小时。在早上写剧本的那一瞬间,集中所有的精力思考一切的可能性,就那么一会就可以把要拍的东西都写出来了。每天早上大概要写一个半小时。”我要是演员我准会这么想;“行吧,这导演靠谱么。”2005年他建了自己的工作室,请来的演员都是朋友,朋友嘛,就变成了大家一起玩,拍得东西大家都喜欢,片酬还低,有种其乐融融的俱乐部的气氛。

至于赚不赚钱这事,据说能刚好收回成本。

洪尚秀的电影是一种小品电影,短小、简洁、精湛,多抒发一些随笔想法。他喜欢拍聊天,有些人就把他和候麦放一起比较,他喜欢拍餐桌上男女谈话,给人物特写,有人还提到小津安二郎(固定长镜头、低视角、无正反打;“零度剪辑”,即不用叠化、淡入淡出等剪辑方式,而是在影片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插入几个没有角色出现的空镜头或“窗外转场镜头”,当要表现时间的过渡时,导演便把镜头对准了窗外)

另说变焦镜头,变焦镜头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常用,但变焦镜头不符合人眼规律,所以被淘汰了。(当然不符合规律了,谁眼睛好好地突然来个特写),我们洪导就拿来用了。大家餐桌上吃饭吃得好好地,突然来个推镜,有点像一个巴掌把人从梦中叫醒。就差拿着喇叭在人耳朵边喊:“注意了,给我注意了。”这是一种强调,一种布莱希特在戏剧里喊话的模式,就怕我们沉迷于男女间这美好的幻觉。还有人认为这是对情感的瞬间捕捉,我认为是不对的,当然我没有看原文,因为原文是韩文。

洪常秀说不上两性专家,他镜头下男人的恋爱把戏,无非一是夸女人漂亮、二是说廉价的“我爱你”、三是拉过来按头强吻。但洪常秀对两性话题的关注点和关注度都是极具特色的:尴尬。(这里我看笑了哈哈)

从德勒兹的生成他者理论看,洪尚秀都是在主动背离主体,不论是内容上的“尴尬”,还是形式上的“小作坊电影、小品电影”。

 4 ) 真实·信仰·美/雅凛

首先要庆祝洪导手书标题的回归。

顺便展示一下之前因为要做iTunes封面的历年整理——

好,直奔主题。(总感觉此处应该还有铺垫……)

真实

亲眼所见的是真实吗?奉完的太太只是看了一眼问了一句,便可以胸有成竹地开骂开打,即使解释了也继续怀疑;但这种对非真实的相信,却让奉完和昌淑顺杆爬,为他们继续地下情提供方便,足够讽刺。

语言表述出来的是真实吗?擅长并凭借语言(文字)获得大奖的奉完,内心却认为真实与语言毫无关系;所谓的信仰,无非是一种语言的编造。他所写的诗句,深情款款,还什么期待光芒的晓行,但现实却是他在黑暗中奔跑后嚎啕大哭,十分滑稽。雅凛想辞职时的各种挽留,到需要辞退她时又端出另一套。最后说因为女儿的出现瞬间改变主意,但就如不敢打电话跟老婆摊牌而搬出女儿照片那样,也许不过是另一个语言的游戏——谎言。对比之下,戏里面的三个女人,反而一直真实地诉说着自己知道或想要知道的。

洪导爱以梦境、幻想来混淆真实;用看似琐碎的日常场景和对话的重复、对比,来揭示堂皇的话语背后的虚伪;用同一张脸孔(同一个演员)在不同时空和因果下的差异来诘问到底什么为真。至于人们诟病他的「自我重复」——作品内和作品之间的——也可以视为他用来挑战观众如何辨识真实的一种手段。Using cliche to reveal cliche itself? 在重复的变奏和细微末节中,「真实」露出了半点一分。而当大众忽然对他的生活产生兴趣,他也有意无意地把生活和创作糅合——尽管那可能是他一直都在做的事:对生活、处境所给予的素材进行处理。

对话,情节,孰真孰假?被掉乱的序列,被遮盖的画面,他给你看到的,你所理解的,可以构成无穷宇宙。就如透过金珉禧而关注洪常秀的,和一直关注洪常秀的,很可能构建关于洪常秀的完全不同的意涵空间(例如把他们的合作作品视作出轨三部曲,但其实他们相遇前的每部,男主都是这么个状态…)。这也终归指向洪导想要揭示的——真实并不存在。这种虚无主义态度,似乎一直贯穿他的思考和作品。


信仰

什么都不相信,这样很了不起吗?

在《男人的未来是女人》中,学生这样反问教授,而教授刚刚怒喷了一通读书没用论:书不过是死人留下来为自己辩解和自我宣传的东西罢了。

(p.s.这场发飙戏,刘志泰的表演非常精彩)

当年这版中字是以官方英文字幕翻译的,"Believing in nothing is nothing to be proud of!"

《玉熙的电影》里面,也有关于「相信」的有趣对话——

应该坚信着什么活下去呢?

玉熙问教授。

信什么、怎么活,是你自己的事,所以得你自己去找。

教授狡黠地逃过问题。

到了《之后》,雅凛直言这种对相信(可以理解为信仰)的顾左右而言他,不过是懒惰或卑鄙。而找到信仰并因此健康地活着,并不是什么值得嘲笑的事情。雅凜说——

和从事这行(指出版界,泛指知识分子圈)的人提上帝,不是会被他们瞧不起吗?因为不是主流。

这是导演对拥抱虚无主义、不可知论的自己以及一众知识分子的讽刺吧。不过在Magazine M的采访中,被问到导演相信什么?他认为不可知论也是一种信仰(哈哈哈服了)。而他「作为电影创作者,相信(创作)对象,相信(创作)过程,相信『所给予的』(주어진 것)」。

那么观众,又想要相信什么?还是,变得更加怀疑?


你真美啊!

这是伴随了导演创作人生的一句cliche,每部作品里的主人公都这样对情人说着。但这句cliche,也因此无限接近真实和信仰。

因为美所产生的爱,可谓支撑洪常秀所有人物活着的原动力。

雅凛,아름,就是美的意思。对「活着」有着简单直接的相信的雅凛,她的存在本身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如此美丽,由内到外。这是导演的肉麻情书。韩国记者觉得,雅凛是导演作品中,拥有最健康坚韧的态度的人物。

飘雪,雅凛的一颦一笑,那种美感,是确凿可信的,是独立于道德或任何人为附加的说辞之外的。看法会影响感知,却无法改变美本身。(但很多人并不懂得自发感知、思考、判断,只是人云亦云罢了)。而对于美的追寻和热爱——即使那只是瞬间的、混杂着性 欲冲动并带来各种恶果的,似乎是洪导所有人物活着的内在驱动力。

《自由之丘》中,Mori说,盯着一朵花看上几分钟,会产生一种安心的共感和无所畏惧感,这种感觉会在日后的生活中泛起,带来安慰。又或如《这时对那时错》里,导演说出「我爱你」的微妙一刻,那么不合事理,却真实得可怕(人内心深处不都偶有想要冲破任何伦理桎梏的冲动么)。能够感知到美,细小的,短暂的,虚无人生便有了继续活下去的意义吧,因为还要期待另一个被美所冲击的瞬间的来临啊。


画家

洪导在法媒的访谈中曾提到,他其实是可以像画家一样,创作得更快更多,但毕竟电影是很多人一起合作的事情。也提过就如塞尚(他最爱的画家)一辈子反复画了无数的Saint Michelle山,却都不一样。这给我的感触是,用看画的心情来看他的「格局小」的作品,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和体验。

最后,他正名是洪!常!秀!Minhee的正名是金珉禧。香港之前上映《独自》,宣传资料都用了正名。

最最后,剧末奉完送给雅凛的是夏目漱石的同名小说《之后》,但导演原本想用的是夏目的《心》,只是出版社那儿没有这本书,在社长提议下换了。

 5 ) 雅凛这荒诞的一天

这是洪尚秀的作品,近几年大众对他最为关注的话题,除了电影,大概就是和金敏喜的婚外恋。然而今天并不想聊,只想关注电影本身。以及暂且不论金敏喜在这段婚外恋中扮演的角色,仅仅聊她作为演员的本身,和在这部电影里贡献的角色。

《之后》这部电影对我而言,看的初衷是冲着金敏喜。看了之后,回味悠长,想聊的也是金敏喜和她饰演的雅凛。连电影海报私心也是喜欢金敏喜版。


男主角奉完,已婚男,经营一家出版社,小有名气。然而他实际上与同在出版社工作的昌淑有一段婚外恋,由于种种原因,昌淑与奉完有了争执并离开了出版社,奉完为了工作不得不招聘新人,雅凛应聘而来。奉完的妻子发现了他的婚外恋,恰好在雅凛上班的第一天,闹到出版社,并将雅凛误认为奉完的出轨对象。同一天昌淑和奉完和好,提出想回到出版社工作。奉完夹在妻子、昌淑、雅凛三人间,显得懦弱又无力。


光是这样的事件,其实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两场冲突戏,以及洪尚秀将时间线打乱的拍摄手法,给电影加了分。


说说我眼里的雅凛。有貌有才,真挚诚恳,有那么点点天真,会不好意思的说自己信奉神,被出租车司机夸的时候会害羞。被误解欺负时又透露出无辜和柔弱。

雅凛上班的第一天,奉完是热情接待的,看起来是个好相处的上司样。两个人能聊不少话题,如果没有后来的闹剧,也许雅凛就能得到一份踏实的工作,但同时这么有魅力的她,对已婚男来说大概是个诱惑吧……


第一场三人冲突戏,妻子来到出版社大闹一通,将雅凛误认为出轨对象而撕打起来,哪怕奉完一度解释妻子也半信半疑。雅凛坐在这对夫妻身边,纵然心有不满,但是还是摁着性子的听着奉完温吞的、不清不楚、含糊其辞的解释,她的存在其实一度是很尴尬的,没有太多插嘴的立场,但是又被牵扯进来不得不参与其中。雅凛的脸上一度是无奈、不耐。


第二次三人冲突戏,是雅凛无意中与奉完、昌淑同框,因为工作安排而爆发了争执。大概此时的雅凛内心是崩溃的,无法置信的。她认真的与奉完争执,因为奉完前后不一的态度。她对奉完的一句评价,我非常认可:你是一个公私不分,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的人。


所以整部戏,要描述的不是婚外恋时的诱惑与激情,而是激情用尽后的无奈。奉完的角色,懦弱又拎不清,不管是对妻子还是对情人,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自私,和情人为了自己的感情打算,计划着拖无辜的外人下水做挡箭牌。脆弱,焦头烂额时窝在情人怀里时又像个无措的孩子,连昌淑都显得比他坚强。


电影的结尾挺有意思的,一度让我恍惚。雅凛这荒诞戏剧的一天,大概是令她刻骨铭心的,然而对旁人而言未必,她也不得而知自己的身份在奉完的婚外恋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雅凛坐在出租车里的一幕,光打在她脸上一半光一般影,真的是美极。


最后说回金敏喜,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她,是《小姐》,金敏喜的表演糅杂了很多情绪,五官不是一眼美女,但是越看越有味道。《小姐》里的她,背负身份性子沉默内敛,挂在树上发呆时气质冷冽又迷茫,和淑熙在一起时真诚又难得的露出脆弱。


洪尚秀接连拍了三部戏,金敏喜都主演,号称出轨三部曲。看了《之后》,对洪尚秀的拍摄手法+金敏喜这样的组合,还真是有了兴趣。毕竟,在洪的镜头下,金敏喜真美啊……

 6 ) 卑鄙与哭泣

洪常秀的电影很适合用来学习镜头语言,至少是近几年的电影。有人说导演要隐藏自己,毫不显露的使用镜头语言,从而让观众沉浸在电影之中。洪常秀大概没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在现今电影中已经式微的变焦推拉成为了他最明显的特色之一,至于他的这个特点是否能够让观众沉浸在电影中,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这是有趣且有力的。

音乐不但可以作为开端,同样也可以作为结尾。更进一步的,作为结束的旋律不单单意味着情绪的表达来到了最高峰,而且也向前方引领着情绪,使得下一个场景能够出现,背负着某种东西的下一个场景。作为开端的旋律也不仅仅表明一个未知场景的搭建,同样预示着某种未知的使命与命运能够被体会。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去羡慕一部电影,它总是有始有终,有开端,将我们拉进到一个事先从来无法预料的到世界中,更让我们嫉妒的是它有结尾,我们谁有结尾呢?平平无奇的我们大抵只有稀里糊涂和毫不知情的结束,当然我们还有记忆,珍贵的划分发生在这里。结尾从来都体现着力量,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哪怕是无力,也都被结尾所拥抱,紧紧的搂着怀中。

切,或者说有些切给我们造成了困扰,这种困扰与混乱,更催促着我们投入到连贯的长镜头中,可靠性,温暖与室内。哪怕是在飘雪的室外,移动的长镜头,也将所有的被摄物都迅速在拉拢到它的臂膀下,温度就在这里上升。固定的长镜头是否也能造成升温呢?构图,聚集,思考是它的几个特点,思或许是有温度的,但大概没有动来的那么快,哪怕在思考火。

空间是可分的,这是常识。切很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空间与空间之间首先是分立的,虽然在剪辑中又粘连在了一起。普通的移动镜头,似乎是在违背空间可分这一常识,空间总是一个整体。但似乎显得又太过于武断,缺少了一些东西。变焦的移动镜头,单人远景,双人远景,单人中景,双人中景,单人特写,经过不同景别的变动,然后固定在某个景别中,在对话中摇啊摇,可分的空间保住了,这些划分至少是与人关联的划分。整体的空间也被保住了,没有那么不容置疑,一蹴而就。就像桌子上的酒,你一杯,我一杯,醉意在杯与杯之间不断的增长,晃呀晃。是时候走出去,走到冬天里,抽支烟。不管那一日的新娘看向何处。

必须要说卑鄙和哭泣了。两个名词的挑选,不过显示着某种滑头不见后的一种无奈,毕竟需要些概念来引导,文字呀!文字。但是如果在这里指明它们仅仅作为一种路标而被选择的话,它们就已经不能被删去,因为别的意味出现了,某种不存在的对话使得它们与脚下地路分不开了。

在某些时刻,被说卑鄙是一种解脱。“我”这里的混乱,至少在别人的口中被指明,哪怕有不服气,但是解脱的“我”是很诚实的,无论是向后靠的身体,还是手中紧紧攥着的手机。同样的,“我”会来到卑鄙这个词这里,只不过这时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词。不知道是否可以说是随波逐流。某些东西变得坦荡了,谎话说得出口了,厚脸皮的挽留也说得出口了,真挚的我爱你也说得出口了,流氓般的出尔反尔也说得出口了。眼泪终于在此刻涌了出来,丝毫没有顾虑自己的崩塌,哭泣也让一切在暗中涌动的东西停了下来,凝结成了泪水。出声得哭泣。

卑鄙终于被完全领会了,肮脏的不伦关系从来没有被如此直露的传达出来,虽然仅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另一个谎言。

也是呀!坏的更彻底些,才能得到拯救。是吗?美丽的英国风衣,冷风中的“爸爸”,天使还是拯救了他。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为了孩子。这是天使单方面的救赎吗?孩子只是借口吗?孩子只是维系的唯一理由吗?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问题。到了这里,就不要回答,不要思考,最好忘了它。

但不要忘记了另一位天使——金敏喜。她与洪常秀的关系,使得他的电影具有了无限的可解释性,甚至丝毫的确定性都是可以被怀疑的。模糊性,不确定性,甚至是神秘性都一点点地生长出来。这似乎在显示着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家的处境,这种处境大概早就已经体现在我们对于一切艺术家以及艺术的研究之中了。但无论如何,她是他的天使,不论是不是一天,一个月或更长。她同样也是我们的天使,感性因素总是向指引我们着超越层。于我们而言,他们两人是电影赐予我们的礼物,而我们观众也是他们的催化剂。

总之,请珍惜,也请肆意挥霍,这礼物和烦恼。

 短评

洪尚秀可能是影史第一个拿绯闻当灵感给自己拍传记片的导演,还拍了不止一部。

5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一年三部的洪尚秀终于在这部达到了自己应有的水准,看来之前都是玩儿票的。极富质感的黑白影像,双面夹击的情感困境,推拉和重复间闪现的关系本质,通过被打乱的时间线做出的相对严肃的结构探讨……集痛苦和幽默、朴素与华丽、短小和精悍于一体,在主竞赛里称得上鹤立鸡群。

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洪尚秀电影中最具魅力的典型人物:不断试图逃避却又不断把自己推入淤泥的男性,突降凌辱却尚能维持无辜本质的局外女孩,跳开时空的限制,记忆与现实以暧昧的方式相互交融,虽然免不了自我重复之嫌,但电影人完全追随自我当下生活状态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和理智。

8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男人的本性:自私、虚伪和道貌岸然。

1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她靠在出租车后座的车窗上,看着窗外的大雪纷飞,黑夜里一个接一个的路灯照得她脸庞闪耀着光。

1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如果叫《夏目漱石和炸酱面》,是不是喜欢的人会多一些。《之后》用影像诡计,制造了一通黑白虚实的团雾——就像人类用来试探躲闪的语言辞藻,最后,才拱手送上一个真相,顺带还颁发了一个最佳出轨奖。有了金敏喜以后,洪常秀从一千人观看导演,跳跃成一万人观看导演,值得喜贺。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神啊,我向你祈求。”海报那场戏一定是洪常秀扮演司机对着她拍的。那么美,缪斯之光啊。

17分钟前
  • 渡旻
  • 还行

洪尚秀到底多恨自己…

20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还行

女人被吸引喜欢男人的文笔藏书就像欣赏导演的电影和才华,如果跟小三谈感情太累不如咱们就聊兴趣。而我的出轨哭泣或再回家甚至把你忘记让你挨揍垫背暴露种种的不堪也会都有所得。把漂亮的金敏喜摆在这么微妙迷妹闯入的位置,不得不说是洪尚秀在成熟的视听框架对现实之后时间的反向宣言和解构。台北院线

21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竞赛片撸到现在,个人最喜欢是这一部。终于不用被大主题和人文关怀折磨良心,男女之间自欺欺人的那点子日常破事,细想虽沉重,但看的当下至少不会有苦大仇深感。时间线玩弄得有意思。两个女人,及奉完跟雅凛的两次“初见”微妙。精妙的巧合跟对话设计,让观众一次次憋不住尴尬地笑出来。

24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好棒,感觉可以归入洪尚秀第一梯队的作品了!剧本看似随意,却处处都是微妙的趣味,三个女人两次初见的映射更见功力。剪辑上不断通过跳跃的时间来误导观众,同时对时间的省略本身也是对爱情的莫大讽刺。

25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男人的小盘算小心思小放纵就像考场上作弊的学生,享受到刺激和便利了,又感觉天衣无缝,殊不知,女人就是讲台上抱着手的监考老师。

2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两场三人戏十分过瘾,讽刺辛辣味十足,不乏幽默,对男性的怯懦自私之批判一如既往,尴尬无处不在;打乱的时间线以及重复场景,在荒诞中逐渐滋生事实,大有留白余味;叙事结构反而简单化,重点放在人物关系建构上,三女性稳固架构,剧本亦是好;黑白光影,大雪纷扬,金敏喜简直通体发光。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自己眼里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天,很可能是别人的下酒菜回头就全不记得了。这部电影不论是洪氏放大缩小长镜头、尴尬啰嗦内容空洞的对话还是结构的玩转都很熟练,总之想在老洪电影里看到的东西这里都有——不过也正因如此,会陷入“他以后会不会都这样”的困惑,看多部看少部,可能很多年后也记不得了

3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她摇下车窗,抬头望雪,光照在脸上,仿佛神迹降临。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影片的结尾如同一个巨型秤砣,拽着所有的前情旧事往下掉。一切都在极速落地,过去的抛在脑后,未来的模糊不明。

3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我现在宣布金敏喜是真善美本人,饭桌讨论信仰和虚无的段落就足以让人坠入爱河,更不要提出租车后座观雪那一幕,天啊,世上怎有如此顺眼之人,不是惊艳,而是越看越让人觉得身心舒爽。占影片绝大部分的谈话场景,没有正反打,全是对称构图的推拉,淡得有味,尬得生动,各种方面都太精彩了。

41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这部不那么暧昧,不再亦幻亦真,不过其实也有一些段落是可以解读为梦境的,整体倒是很写实,偏通俗剧情,原配怒打小三之类,渣男只会痛哭流涕之类,太狗血了,文艺男中年,你容易吗?金敏喜演得很放松,自然舒服,面部表情细腻到位,戏份要是再多点,估计是要拿戛纳影后的!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似宽宏的男人实则吝啬,架上的书可以全部拿走,感情却不能被人独占。看似迷信的女人其实清醒,挨巴掌当做渎神的惩罚,辞退却不能等人先说。眼前的男人忘记了我,却记得是女儿终结了爱情。面前的女人可以牺牲,自己的人生却必须幸存。懦弱的人用谎言编织山盟海誓,稍一见光,就像雪花蒸发得无影无踪。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洪尚秀15到17年的三部可以概括为:金敏喜在巷子里,金敏喜在海边,金敏喜在出租车上,然后就是每个男性都会对她说的那句:你真美啊。她足够美,他也足够情深有余

48分钟前
  • 胡如隐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