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那里发光

剧情片日本2014

主演:绫野刚,池胁千鹤,菅田将晖,高桥和也,火野正平

导演:吴美保

 剧照

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2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3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4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5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6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3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4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5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6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7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8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19只在那里发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1:43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座远离大都会的小城市,无所事事的青年佐藤达夫(绫野刚 饰)曾经在某矿山工作,但在目睹一次事故后让他选择逃离。日常里他周游在城市各个角落,直到某天在小钢珠店结识了小青年大城拓儿(菅田将晖 饰)。拓儿此前因伤害罪入狱服刑,后来假释出狱,经姐姐千夏(池胁千鹤 饰)介绍在熟人的公司谋得一份差事。他们的家贫穷不堪,父亲卧病在床,千夏在三流酒吧内出卖肉体,日常还不得不委身与拓儿的老板(高桥和也 饰),饱受屈辱。初次相逢,似乎让达夫和千夏对彼此有了好感,他们越走越近,孤独的心靠在一起相偎取暖。然而命运的捉弄却才刚刚开始……  本片根据已故作家佐藤泰志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开山工会风尘女,一着不慎成夫君

对于那些迷迷糊糊的人,有一种特别的迷恋啊,在三十岁以前。怎么说,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影片甫一开场,主人公趴在公寓的草席上,旁边是满缸的烟蒂,从噩梦中惊醒,平复,然后耷拉着地脑袋出门去。终其全片,他都是这样的一副游魂相。他的噩梦,他的肢体语言,都证明他必然负累于往事枷锁。主梗在这里埋下了。黑暗中的人寻摸到些许微光,向着那光亮走去。

野草爱野花,相互扶一把。在看片之前,初看剧本我特别不仔细。只是瞥见对话中反复提及的工作,比如要不要回到山上工作,要不要介绍这人去山上工作,这份酒吧的工作请不要做了。在常人看来视若平常的工作,基本是底层人民的首要课题。收入低微,不稳定,可能还伴有危险性工作。为什么不聊这个,当然要啊。犹记得,《李米的猜想》中,爱人之所以消失不过是源于那个听似不经意的诺言,挣到八万块,给女孩开一家超市。有钱人稍微漏一点指缝的响头,穷人如果不是得非正路,那必定是要拿掬血捧泪甚至拿小命去换的。这是两个底层主人公特别有魅力之处。他们都是单纯良善。这话是有点老套。男的非主流,因为某种原因做了不朝九晚五,但是要生存,就去做那种很危险的工作。至少他没有游手好闲,更没有投机致富。女的因为弟弟保释需要证明人的关系,被地头老大不断占便宜。即使这样她也没有要依附这个人,没有摇身一变成吸金小三。她只是默默忍受着,可能只是等待某一天与之决然分手。他们是卑微尘埃中的自带发光体。偏是这样,两人都无视自身的光亮,当他们投入水波走向彼此拥抱才发现周身的闪耀。

我特别喜爱弟弟这个人物。因为年纪小,更让人心疼。他话唠,大嗓门,总是笑嘻嘻的。明知姐姐为他牺牲,也只得默认这种事情。他也想长大,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所以才不断恳求男主把他带到山里去工作。他被姐姐和男主的真情打动,无奈那地头蛇不是省油灯,对姐姐不断纠缠,甚至动了手。出于激愤,弟弟把这个地头老大给捅了。那场节庆的欢乐祥和中拿起串烧铁签慢慢靠近酒杯满斟围坐中的老大的戏特别好。那张笑脸终于变得肃穆和悲壮。肇事逃逸后他第一反应是去找男主,俨然当男主是自己家人(成为你的家人是男主向女主的表白),面对他又是笑嘻嘻的一张脸。谁说的,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差。难道你没看见,他笑的全是眼泪。

即便情节为人诟病狗血,我也想说,来吧,尽管淋我一头。我不记得是在哪里,是在男的要女的别做那个事了,还是男的知道女的给地头老大做情人,直接去找老大摊牌被揍,然后他们再在一起,到底是哪一处情节,反正我真是掬了一把老泪。真的暖到我了。这辈子就像一条死狗一样算了,可是有一个人好像比我还倒霉,可是她一点都不怕。怎么办就当我是帮她啦,其实是帮我自己。

苟活求存本已悲凉,最怕同类相轻,誰见识到女主那样一个残败的家庭都会躲避。但是男主没有。价值取向是有审美的。有大善就有大美。这里面可能有一些男人的责任,或者说拯救女性的原始欲望,最终还是女主朴实的本真将他吸引。是题为,开山工会风尘女,一着不慎成夫君。

 2 ) 只在那里颓废,腐烂,长蛆

这部电影是2014年日本旬报第一名,也是当年日本上报的冲奥作品,我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太不可思议了,拍这种底层百姓垂死生存的现状也就算了,竟然还拿去冲奥,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丢脸丢到家吗?神奇。 整部电影虽然很散,但是拍的还是很中肯的,够劲,把年轻人那种对命运的无力感,颓废拍的相当好,当他们刚刚对生活点燃一丝微光时,马上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灭了,那种陷入生命肮脏的泥沼无法自拔的状态拍的相当的好。 那个比较帅的男二演技很牛,不过女主角的形象会更饱满一点,她一直都是在积极应对生命的苦难的,可是当一次次绝望时,她疯狂的想掐死自己的父亲,或许那就是生命的原罪吧,你出生的家庭注定了你的命运,你顽强抵抗仍找不到解脱的方式,她才会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这场戏很不错。最后虽然是悲剧收场,但是导演又给了一场日出,给了一个后盾,那不就是让我们无论多恶心,多憋屈,都要坚强的活下去?

 3 ) 彼此遇见就是生命里的一道光

当一个人深陷生活的泥沼不能自拔,最大的愿望是逃离。男主佐藤从大山逃到了海边,他说海边比山里好。可是心却能仍活在过去的梦魇里面,终日醉酒黑白颠倒。环境变了,内心不一定能得到救赎。

直到他无意中闯入另一个比他还要悲惨的家庭。在东方人生活中,家庭是互相陪伴少于互相牵绊。那个绳索就是责任,还有隐晦不明的彼此的亲情。命运的吊诡就是,你从悲惨中解脱不是因为命运改变了,而是更悲惨出现了。千夏和拓儿两个美好又年轻的生命。就像那个破房檐底下的绿植和垃圾堆上面的紫色的绣球。

佐藤爱上千夏,除了男女情爱,还有一层也许是他自我的救赎,他葬送了一个生命,不忍看到另一个美好的生命葬送于命运之手。

几段精彩的台词:

佐藤:在山里,我害死了一个人

千夏:所以你身边才有我这种人

佐藤:不要再在这种地方干了

千夏:知道吗,我曾经有过政经工作,是个接待员。但我只坚持了一个月,每天去上班,下班去喝酒,对我来说太一本正经了。

一个在阴暗中生长的绿植,一旦放到阳光底下,自己的卑琐会被放大,阳光会刺痛它。

所以她拒绝了佐藤的要求,她觉得自己已经不配过正常人生了。

失误害死的工友,被命运摧残几近凋零的千夏都让佐藤心如刀割。她拯救千夏来为自己赎罪。

他去找千夏的情夫中岛,被揍了一顿,失败;他答应带拓儿去山里,此时他已经把这个单纯莽撞的年轻人视为自己的亲人。与千夏一起扛起了生活。

就此佐藤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生命就像一个轮回,佐藤带着生活的希望和拓儿准备回到大山,而拓儿对大山满心欢喜和期待。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该有多美满。美则美矣,不真实了。所以弟弟杀人希望破灭。告诉你人算不如天算,不管什么样的命都得接着,好像故意考验你。他们的相遇是悲惨命运里射下的一道光,不管多坎坷,互相扶植。就像两快要溺水的人拼命游向彼此。

影片除了佐藤的大爱让我感动,千夏一家的亲情也让人动容。虽然畸形不堪重负的家庭关系是一切不幸的起点,可是他们仍爱着彼此,没有互相的埋怨,弟弟从千岛那里得到钱,会拿回家买寿司一起吃,看到姐姐被打虽然很怂但却怒火中烧铤而走险。千夏在开心时不由自主唱起小时候的爸爸教给的歌曲,去集市买各色冰激凌吃,那美好的记忆是千夏心灵深处的温暖之地,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不曾忘记。

我想这亲情也是照进佐藤生命里的光吧。

 4 ) “只在泥里发光”

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的观感并不好:觉得剧情有些故弄玄虚(事实上的确是个略显“俗套”的故事);男主的刘海厚到只能看到半张脸(下半张脸又没表情)、更显得姿态大于内容;苏打呢、明显的用力过猛,很诧异(刚刚发现这部是14年,荒原17年,明白了~);女主的表演也没啥记忆点……反正就是没看下去。

不过奇怪的是一直忘不掉这看过的半部电影,今天打开一口气看完——喜欢,美,真美(以至于黑屏后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有点儿变态?)。第一次发现美是海浪中的接吻,漂浮不定、不挣扎就会被淹没中的脆弱浪漫;还有第一次在达夫家接吻的镜头,印象深刻,机位固定,用声音和光线与外面的世界相连,然后形成漂亮的三角形稳定在只有微弱的光映入的黑暗房间里,就很喜欢。后来又陆续发现了剪辑的精到之处、少而精的“可爱”配乐,连苏打从来不换的红色短裤都看着心情愉悦了哈哈哈哈!等终于看懂了人物间的情感张力后,深深被感动,最后千夏回头努力笑起来的镜头美到心坎儿里啊。

找了资源之后,这个电影的文件名是“只ZN里发光”,我一直以为是“只在泥里发光”,现在想想,似乎比“那里”还更合适的说~污泥中的,垃圾环绕的,别人鞋底下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着的生命;边骂着“能换钱谁还要良心”边为了家人出生入死的弟弟,边承受着父亲带来的侮辱边受不了往父亲的饭里加药的姐姐,不挣扎就无法生存的生命也渴望向阳而生……呼,越想越觉得“泥里发光”才有道理嘛,不然“那里”是哪里呢?hhhh

 5 ) 只在那里发光,我灵魂最脆弱的深处

虽然很喜欢电影的个别基调,但是怎么也无法做到推荐此片。大概是因为电影里的阴暗面太多,以至于自己都想忽略吧。人生也许真的就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乏味,单调,却偶尔透露出小惊喜,就像是初春的嫩叶发芽,抑或是花朵的徐徐绽放。不过无论是什么,都让人内心确实有那么一瞬的温暖。

其实对日本电影,没有特别的由衷热爱,只是感慨电影其中的小情怀。快2个小时的剧情,如果不是对此类电影略显热爱,绝对是无法看完的,因为情节简单的好像仿佛正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你身边的故事并没有这么极致。电影嘛,总是要把事情做的绝一些,无论生或死,闯下的祸总是要有个人来承担。千叶的角色便把这重担抗下,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是纯洁的,你说是因为生活的无奈吗?也或许不是,一个人的前途境遇是否好,那都是靠个人的努力去实现。在日本,可能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却着实让我感到痛心。

男主角第一次看,竟然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颓废男,不知道我形容的是否恰当,而这种男人往往越发吸引人,但背后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真是感慨真实人生中生活的我的未来的境遇呢。其实电影终究是电影,一个人编的故事,一些人拍摄的影片,还有一些人去电影院里观看。观看罢了,当演职人员字幕出现的那一刻,无论电影带给你什么感受,都宣告着结束。就像是灵魂最脆弱的深处,告诉你电影终究是电影,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苦痛你还是要继续煎熬的。

喜欢这电影的片尾钢琴曲,这曲子简单却满腹深情;没有高潮迭起,却让你不得不心动。也许这就是日本电影的魅力,看起来可能无趣,但却让你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最不易,甚至是最肮脏的部分。对,这世界上就是有人这样生活的,而转念自己的境遇,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可能离这样的生活很远。矛盾有大小,生活质量有好坏,只是好一点和坏一点的程度吧。

最乏味的,竟然就是最真实的生活;最肮脏的角落,其实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而往往却被我们残忍的埋藏起来了。在这个世界里,其实你要的并不多,只是需要一个人在最难的时候跟你说:没关系。

 6 ) 遇见

为何让我遇见你,每次都在我最肮脏的时候。你照见我所有的肮脏、不堪,哪里还有什么光

第一面互生好感的一对男女再相见会是怎样?

第一次,三流小酒馆,达夫醉醺醺闯进来的,看到在那里卖身的千夏。那一刻,她震惊,尴尬,难堪,努力装作平静地找着话题,却在他问价和貌似嘲讽的讥笑声中爆发。

第二次,是在破败的家中。达夫送喝醉的拓儿回家,却听到她父亲房间传来的奇怪声音。他看到了更不堪的千夏,因为她不得不担起母亲逃避扔下的烂摊子。追出来的千夏笑着说达夫老大不小了还和人打架,表情却难过地哭了出来。不知道这一刻千夏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一幕却是我最难过心疼的地方。谁不想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呈现最美好的一面,千夏却一次又一次,被喜欢的人看到自己如此肮脏不堪的样子,什么骄傲自尊全都被粉碎。或许在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骄傲和自尊就已经不存在了。

第三次,他遇见的时候,她正在掐死自己的父亲。没有最不堪,只有更不堪,生活早已压断了她所有的希望。达也冲进去打断了她,这一次,她已经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如果没有父亲的突然清醒并叫出她的名字的话。

这片对我来说真算不上喜欢,尤其是年纪越大越受不了这种从头压抑到尾的剧情。小年轻的时候还挺喜欢蔡明亮的,估计现在也喜欢不起来了。再加上花了好长时间刚看完《全职高手》,脑子里还全是”此生无悔入荣耀,但求一睡君莫笑“,跟这片画风差太多了。能码出这么多字来,只能说除了确实有几个点get到了,还是因为我对池胁是真爱吧。嗯!o( ̄︶ ̄)n

 7 ) 想看理由,搬运自猴哥电影

这部电影其实更适合女性朋友来看,因为它会让很多女孩更好的认识男人,在择偶上分清“爱与不爱”这个概念。 达夫在得知千夏夜店女的身份后,出于本能,也嘲讽了一番,但后续的发展,让他无法忘记这个女孩。 千夏的悲苦,千夏的温柔,千夏的担当...千夏身上的优点,在达夫这里,弥补了她所有的“堕落”。 通过混混弟弟,他知道了千夏委身于那个老板的理由,出于爱的担当,他找到那个老板,即使挨了一顿揍,也让他不要再去纠缠千夏,因为他给不了千夏那份“责任”。 老板对千夏的迷恋,只是肉体上的发泄。 为了让千夏不去夜店工作,达夫更是走出内心的羁绊,答应了石场老板的邀请,甘心情愿再次走进大山,去工作,去担当。 换句话说,是责任让他选择了走出这段伤痛,同时,也是对千夏的爱,治愈了自己。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名字我比较喜欢:《刚哥只在那里帅的发光》  讲到这里,说一说什么样的男人值得托付?我觉得,不是向有钱老板那样的,给予你家人保护的目的,来换取肉体的欢愉。 这种男欢女爱不是对等的,一方是发泄,对一方是屈辱,等到青春消散的那天,女孩便没有了交换的筹码。 达夫那样的爱,才是厚重的,他爱的是千夏的心灵,这种爱,是出于男性对女性之爱的保护本能。哪怕他看到了千夏无数个千疮百孔的一面,结果也只是对这份爱的加深。 虽然他不能像老板那样,给予千夏家人的“保护”,给予更多的金钱,但他愿意为了千夏去重返大山,捡起这份责任,不就够了吗? 而这份责任,正是千夏需要的,也是每个女孩需要的...  当然,现实社会,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讲完责任与爱,我这篇文章,其实最想说的只有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活着就很不容易,就不要再彼此伤害了。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段话——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8 ) 阳光只为仰望的人灿烂

正文之前,先讲一段流传在文娱圈几十年不衰的轶事——大师李敖与胡茵梦的婚姻。李敖最好的年纪几乎都在牢狱中度过,却在45岁时迎娶了当时27岁的当红女明星胡茵梦,这段世人眼中才子佳人的美妙婚约,却又在短短的四个月闪电般的宣告破灭。多年后,李敖坦言离婚的原因是接受不了看到胡茵梦这样一个美女在自己面前吃喝拉撒,甚至蹲在马桶上露出狰狞表情的样子。很明显,李敖爱上的不过是银幕上那袭华丽的光影,并不是现实生活里的那个活生生的女子。他的狂狷与坦率除了给自己成功讨得半生“渣男”的骂名外,也向世人抛出了一个爱情的终极命题——当那个你心仪的影子最终被生活揉碎,一帧帧铺展在眼前时,他或她是否还会如初识时那般熠熠生辉呢?

问题暂且放一边,说回这部电影。

《只在那里发光》是一部典型的爱情类型片,但如果仅仅将这部电影视为一般同类的爱情故事来看待,不免会枉费创作者在电影中安插的另一层深意。《只》片中男女角色的爱情并不曲折离奇,甚至缺乏新意。然而能让我坐下来写一篇评论的主要原因,却是女主角千夏这一角色。这样一个挣扎在日本社会最底层的女性,似乎正是导演在爱情糖衣下真正想与观众探讨的内核,即揭示当今生活在东方传统文化钳制下,女性所面临的社会和自身思想双重束缚的困境。

同一个主题,不禁让我想起前不久另一部大热的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同样是讨论东方女性的生存现状,可这两部电影却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思考。就我个人而言,《只》片虽然为角色的困境加入了更多极端化的设定,可相较于《金智英》却是更加贴近当下社会现状的。当然,如果撇开既定的社会背景,去评论任何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都是偏驳和有失公允。我无法确定韩国的女性是否真的如金智英一般,精神境界脱开了“用最少的努力、最短的时间将物质收益最大化”这一层面,而是进步到了“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至于抑郁的程度,可在眼下的中国社会里,像芒草一般苦苦求生的千夏才是更加贴近现实的女性形象。

千夏与父母和弟弟住在海边的一间随意搭建的板房里。脑梗塞不能自理的父亲,把母亲也拖累在了家里,全天候的照料。玩世不恭的弟弟拓儿因为犯有前科找不到正经的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和在弹子房赌博混日子。千夏一周只有三天在海鲜加工厂做日工的机会,晚上还要在不入流的居酒屋里做暗娼贴补家用。疲惫不堪的母亲常常把照顾父亲的工作推给千夏,于是不忍父亲受苦的她,又不得不忍受意识不清的父亲对她的猥亵。 为了保住弟弟的工作,千夏委屈着自己和自私暴躁的园艺公司老板中岛长期保持着情人的关系。她就像一株看不到光亮的草根把自己扎驻进烂泥里,为家人汲取着养料。从来没有人为她做过什么,似乎她也从没想过真正为自己活一次,直至遇到达夫,那个试图将她从污秽里拔出来的男人。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是千夏的反证——遇到挫败就颓废避世的达夫。玩世不恭,对家庭和自己的未来毫无责任感的拓儿。自私贪婪暴虐的小老板中岛。千夏游弋于他们之间,像是一道白光投在了黑色的幕布之前。她接受所有现实生活的不堪,却不因此自贱。她自卑于自己的身世,却又始终暗怀着对爱情和生活的憧憬。影片中只有一次,千夏道出了不为别人,而是单纯属于自己的愿望。

“我也想过要离开这里。想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重新开始。但我不能抛下家人不管啊。”

为别人活着。这似乎是一直以来存在东方社会解不开的症结,我们仿佛天生就缺少在为他人和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平衡点的能力。千夏在酒吧里对达夫说,自己也曾在运输公司做过办公员,每天去到公司,下班就去喝酒,这样的不被人需要的生活她理解不了。她只会活在别人的需要里,似乎除去满足别人,她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存在。当然,为别人活着和为自己活着同样都是生命的意义,两者无关对错,只关乎选择。可正如许多为别人活着的人一样,当千夏遇到达夫,真正想为自己做出选择时,那些曾经她为之付出的别人,反而成了她的牵绊。好在导演给整个压抑的故事留下了一个温暖的结尾,当觉醒的拓儿刺伤中岛难逃牢狱时,当千夏发觉父亲原来一直认得自己且利用自己满足欲望时,一切的束缚终于都被切断了。她哭着冲出家门,跑向海边,慕然回首,达夫正站在曙光里,等着她。

电影有一幕出色的结尾,也恰恰解答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这世上最美丽的幻象往往总是假以爱情之名,却最终敌不过时间和生活的碾压,而真正的爱是重重幻象下那个渺小而坚固的实体,它无关你是别人眼中的大师亦或明星,流氓还是乞丐,爱情只因你是你,只因你被他望在眼里时,只在那里发光。

公众号:务虚呓语

 短评

拍出了佐藤泰志的魂,吴美保了不起!哀美到极致,眼眶湿热。他用一生来编织肮脏现实主义的蛛网,连同自己的结局一起,和悲凉的世界粘连。一面是生而为人的厌倦情绪,一面是原始兽性的扭曲呈现,缄默聒噪并具,惊惧地在阴暗面游走,以柔克刚,逐渐释放出韧的极限,静水流深,力量惊人。

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这才是我爱的日本电影呀。隐忍,悲凉,倔强,野草般生生不息。绫野刚演得好极了!

12分钟前
  • toffi
  • 推荐

问:如何在日影中显得很帅?答:和菅田将晖搭戏。示例:《濑户内海》池松壮亮、《错乱的一代》柳乐优弥、《粉与灰》中岛裕翔、《向阳处的她》松本润、《只在那里发光》绫野刚......

17分钟前
  • 基闹
  • 还行

本片全名《刚哥只在那里帅得发光》。苏打才是真·女主,达夫——达夫——达夫。黏腻潮湿压抑的夏天,画面很不错,但总体无甚突破。

22分钟前
  • 胖三三三
  • 推荐

佐藤泰志三部曲之一(不过马上就有第四部了!),丧的气质各个导演拍出来都蛮像的(啊为啥我一直觉得胡波的[大象]有些受这几部片子影响……)。苏打演的这个小痞子蛮抢戏的。摄影还不错,不过整体控制力还是比山下敦弘的那部差点意思,硬写成PTSD就显得顺拐,真不如从头丧到尾更有冲击力。

2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其实剧情蛮套路了,尤其几个关键的转折,不过还是不小心就被感动。底层的无奈,各自压抑的人生,又相互取暖。有点苦中作乐,又走投无路。如果认为这片不日片,可能很大程度来自这种写实感吧,不治愈也不励志,只有无奈。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卑微如蝼蚁的生命,在黑夜消褪后的清冷初辉里,互相慰藉。

27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四星推荐。治愈系佳作,女导演吴美保的底层女性素描,三个青年深陷人生泥沼还清醒挣扎的日常小事,适用于每个人。喜欢片子对生活入微观察和不慌不忙的叙述,并找到了活下去的羁绊和微光所在。片尾,当北海道函馆太平洋边的朝阳照在池胁千鹤笑脸上,像风中的芦苇,柔韧却不妥协,你感动了吗?

3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池胁千鹤也可演出摄人的颓废之美

33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冰冷的一丝阳光照亮了最美的池胁千鹤

35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凄苦外衣,仍是治愈性质的内在,对生活同感绝望深陷泥沼的人,彼此生出相怜相惜;看得压抑,不幸总是主旋律,找到那个让你发光的人,就是幸运,且不论幸福与否;从不喜绫野刚,出演这个自闭到近乎呆滞的角色,倒也本色。

3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全程只关注了菅田将晖,虽然只是配角,但他所散发出的痞气、韧劲、和脆弱,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已经融入了角色。面瘫男主一直让我想起《夜间飞行》里的叛逆小攻,可惜无演技可言;池胁千鹤身材真好,而她帮瘫痪父亲打飞机的那个场景堪比辰巳喜弘《Good-Bye》的灰暗和绝望

41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还行

底层人的挣扎,那种欲断不能断才是真的苦痛。片子的调调颇像去年《旬报》十佳之一的《相残》,观影中总会联想起想起腐烂掉了不能再生长的叶子的凋敝感。

45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没有见过夜的黑暗,如何去向光的所在。

47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那种人性阴暗纠结的片子是《电影旬报》范儿,拿去申奥有点奇怪。看一群颓废的神经病陷进生活的泥藻里,很折磨人也很有戏,生活的肮脏,生命的卑微,人性的刚强,故事内在的那份坚韧和生命力让这段感情变得纯爱,那种分裂的观感让人想到姜文当年那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5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短评里有菅田将晖的粉丝说绫野刚没演技哈哈哈哈哈今日份笑料有了

55分钟前
  • 小克
  • 还行

这真的不是在说底层人民的艰辛!这是在说我生活中所有的无聊和痛苦都是为了让你的出现能像一个英雄。

60分钟前
  • 海带岛
  • 推荐

少见的底层现实主义日影,池胁千鹤我也想娶啊

1小时前
  • boks
  • 推荐

夜爬山峰,本以为来不及在日出之际赶到山顶,却发现快到山顶的地方有一个日出观景台,满心欢喜,找一处位置坐下,静等日出,结果发现那天大片乌云在东方的天空。于是,只好和友人在微寒的清晨,拥抱取暖,彼此安慰——重在过程。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既不励志也不绝望到谷底。男女主相遇后的剧情,除了弟弟杀人这段外,一直在微弱地发光,所谓痛苦的卑微的坚强的生活。果然旬报十佳的味道。无怪乎Oscar看不上。菅田将暉演技太厉害。

1小时前
  • 林木暮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